平台名称:广东省新能源汽车电源与安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Guangdong New Energy Vehicle Power and Safety System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建设开始时间:2017年
广东省新能源汽车电源与安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围绕新能源汽车安全最为核心的电源系统与高压电气安全开展研究。通过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研究,建立多层次式的安全防护系统,从设计、开发、运营使用等环节,解决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以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使用。本中心的主要科研方向如下:1、电源系统安全技术;2、整车高压安全技术;3、整车安全监控系统。
目前,中心的主要科研内容包括如下几项:
(1)整车动力电池性能测试与评估
针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特性,开展其内阻在不同温度、不同充放电电流下变化规律的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内阻检测的电池组一致性评估方法;同时针对电池内阻在不同温度、充放电电流下的特性,提出基于电池保护的自动化充放电控制策略,以提高整车能源利用率及电池使用寿命。
(2)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系统设计
针对电动汽车整车电力电子系统,开展整车绝缘检测、高压配电、电磁干扰研究,高低压接插件技术研究,整车高低压线束布局,开发整车配电控制系统,整车高低压线束等产品。搭建整车电力电子实验平台,带领团队开发多款基于嵌入式技术电池保护系统及整车控制器。
(3)汽车关键零部件疲劳测试与寿命评估
针对汽车关键零部件,建立了综合物理测试、有限元、多体动力学和疲劳计算等多学科、方法相融合的、虚实结合的工程产品疲劳分析与寿命评估方法;建立了模型数据在各学科平台上相互传递形式和接口关系,为产品设计中数据交互提供了便利。
(4)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故障诊断
针对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开展了以小波分析为手段的故障诊断技术研究。通过小波包分解方法对信号分解至该故障特征频段,再进行希尔伯特解调分析,解调谱现显著的对应低频冲击的频率成分,可作为故障识别特征,建立了以此方法为标准分析流程的故障诊断解决方案。
(5)数据挖掘与模式识别
针对交通事故中驾驶员、行人的反应时间问题,通过事故调查得到事故人员的基本生理信息和损伤信息,事故车辆基本参数、运动参数和损伤参数,道路、交通环境、天气等信息等,采取问卷调查、PC-crash及Madymo事故重建等方法,获得了车-两轮车碰撞事故案例的驾驶人感知、决策、操控等应急行为信息。建立了一整套数据获取、数据分析、模式识别的数据挖掘分析技术。
本团队目前共有18人,包括3名教授、9名副教授或高工、6名讲师。其中11人具有博士学位。具体组合如下:
(1) 研究方向及人员组成
方向一:电源系统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教授1人,副教授3人,博士6人。
方向二:整车高压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教授1人,副教授4人,博士4人
方向三:整车安全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教授1人,副教授3人,博士5人。
(2) 中心负责人介绍
徐伟,教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304.cam永利集团经理、硕士生导师。任广东省机械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数控类职业技能鉴定专家组成员;广东省职业技能培训和技工公司产品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协会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
多年来一直从事汽车领域工作,主持建设“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平台。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EI、ISTP检索10余篇。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横向课题6项。
2012年5月,《可刻录蓝光光盘(BDR)母盘研究与开发》获2011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证书号:J-11-3-26-R06));《GBT02-3-CN光电数控伺服反馈式小流量多头泵集成系统》获2011年度吉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证书号:J-2011-1-04-R06)。
(3)中心核心骨干人员
魏文国,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科研处长,广东高校移动信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单位电子与信息实验中心负责人,广东省“电子信息类专业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分布式计算与高性能计算、云计算和云存储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主持和主要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纵向研究项目;近年来发表30多篇核心以上论文,被SCI、EI和ISTP三大索引收录20篇次以上。科研成果:“网络化压缩感知指纹安全认证关键技术及其应用”2014年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排名第六)。
高群,博士,讲师。长期从事汽车动力学与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研究,在机器人精度研究上有较深造诣。广东省汽车工程学会会员。近年来,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科研项目1项、市级项目2项,参与新能源汽车方面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篇多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5篇,已获或申请国家专利10余件。并获得2004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6)。
许铀,博士/博士后,副教授。长期从事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究、整车电力电子系统研发、精密反求装备研发。近年来,主持广东省教育厅项目1项、负责广东省科技厅重大专项项目1项、参与省级技术攻关项目1项,市级重大项目1项,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近20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6篇,已获或申请国家专利5件、软件著作权3件。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省级竞赛奖励2项。
伍强,博士/博士后,教授,硕导,广东省汽车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清华大学及美国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访问学者。长期从事汽车先进设计制造、轻量化和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广东省汽车工程学会会员,国家、省科技项目评审专家。近年来,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省级科研项目2项、省级教改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50篇多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30多篇,已获或申请国家专利20余件。主编教材2部,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省级竞赛奖励20多项。
孔春玉,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车辆与交通安全。近年来,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在车辆安全与事故研究领域顶级杂志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SSCI一区)发表论文1篇。
汽车工程教学科研实验实训场地面积达3200 平方米,具有汽车电控系统测试平台、汽车故障诊断与仿真实验室、汽车电子实验室、车辆结构实验室等多个平台,并与申报单位签订了电动汽车战略合作协议,并成立了电动汽车产学研合作基地。与本项目密切相关的已有工作条件如下所示。
(1) 汽车电控系统测试平台
建立了一套能完成行业规范测试项目的电机电控测试平台,如下图所示。
图1 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平台
(2) 车辆结构实验室
建立了包括电控力学性能试验机、材料金相检测、冲击性能试验机等设备在内的车辆结构实验室。如图2所示。
图2 车辆结构实验
(3) 汽车电子实验室
建立汽车电子实验室,用于各种汽车电子系统的测试与教学。如图3所示。
图3 汽车电子实验室
所获得的相关项目